时时事事都要“留痕”——曝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③
日期:2024-05-24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
视力保护色:
典型案例
中部某省一个乡镇,针对一项重点工作,举办“工作资料大比武”,要求各村第一书记协同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要准备近年来所有的工作资料,到镇里进行比赛。
在比武现场,镇政府会议室里一排排蓝色、黄色、红色等各种颜色的文件盒整齐码放,摞满了十几张桌子。为了不在大比武活动中落后,不少参赛者通过网络检索材料模板,再把实际情况套进模板,形成各种名目的系统性材料,制造假痕、虚痕来应对。
案例剖析
工作痕迹化有助于还原工作落实情况,供日后查证。然而,如果用过了劲,时时事事都要求“留痕”,过于繁琐,“痕迹管理”的良好初衷,就会在实际中严重走样变形、背道而驰。
很多基层干部反映,为避免在上级检查时被问责,日常工作中,他们不得不在“留痕”上做文章。不同部门要求的材料侧重点不同,考核指标排列顺序不同,他们大量的时间用于给不同的部门准备不同的材料,对工作不但没有推动作用,反而侵占了抓工作落实的时间。
还有的基层干部反映,自己的包里随时放着各类考核记实簿、履职手册、日志等少则四五个,多则十来个笔记本。一些笔记本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专本专用,但在基层执行过程中,不少地方、部门仍将“专本专用”作为留痕备查、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于是“专本专用”又逐渐成了“惯例”。
案例启示
摆脱“痕迹主义”,各地各部门要树立“不重形式重实效”的导向,以更加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干部真担当、真作为,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田间地头了解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工作,留下“无愧于己、无愧于民”之痕。
因为,最好的留痕,是留在百姓心中。
(以上案例和内容根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剖析》(中国方正出版社)改编)
违纪后果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一审:杨洪江
二审:胡 婷
三审:潘 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