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中央媒体三次大篇幅报道毕节纪检监察这项工作
日期:2018-05-28
来源: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
视力保护色:
5月,《中国纪检监察报》3次用大篇幅稿件相继报道了毕节市扎实开展纪检监察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的做法和成效。今年以来,毕节市在持续保持正风反腐高压态势的同时,坚持在做好“后半篇文章”上同步发力,通过开展职务犯罪庭审旁听、违纪违法案件通报、警示教育进乡镇、“一案一剖析”、“一案一整改”和汇编违纪违法案例及忏悔书等,强化以案促教、以案促警、以案促改,真正实现调查处理一案、警示教育一片、促进整改一方。

2018年5月1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3版
“一案一警示”以案促教
5月1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载的《一案一警示,下好审查调查“后手棋”——贵州毕节召开发案单位党员大会宣布处分决定》稿件,讲述的是今年3月份,毕节市纪委到纳雍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召开党支部大会,现场宣布对该单位原专职副书记杨世新的处分决定。杨世新违规使用公车,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现场宣布处分决定,深刻教育该单位全体党员干部要严守纪律规矩,不踩纪律红线。
毕节市纪委监委制定违纪违法案件通报制度,规定每一个党纪政务处分决定作出后,纪检监察机关都要在受处分人员所在单位全体党员干部中公开宣布,并开展一次警示教育谈话工作。通过“一案一警示”,真正让警钟长鸣、震慑常在。

2018年5月1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2版
“一案一剖析”以案促警
5月1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载的《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终究是场“白日梦”——贵州省金沙县原县委副书记、县长卢宏严重违纪案剖析》稿件,剖析了卢宏的堕落轨迹,对比其从“肯干、苦干、能干”努力工作、积极向上的奋进党员到沉迷灯红酒绿、糖衣炮弹、金钱美色的腐败分子的两样人生。分析了卢宏从踏实到飘浮,从坚定变动摇,根源在于其忘记初心,失去初心,面对诱惑把持不住自己。警示广大党员干部,“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越要心存敬畏,坚持在长期学习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撰写典型案例剖析报告已经成为毕节市纪委监委开展审查调查后的规定动作。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发案频率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开展违纪违法成因剖析研究,围绕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深挖案件发生的症结。通过“一案一剖析”,真正让广大党员干部把前车之覆当为后车之鉴。

2018年5月2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3版
“一案一整改”以案促建
5月2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载的《让警示直击灵魂深处——贵州毕节实行“一案一整改”强化以案促教以案促建》稿件,讲述的是今年3月,毕节市纪委监委查办了威宁县中水中学违纪问题,针对查办案件中发现问题成因,向市教育局下发监察建议书;4月,督促教育系统围绕腐败问题多发易发岗位在全市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查找发案共性规律,找准症结,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划清责任,规范权力运行。5月,市纪委监委在案发地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警示教育大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凡是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单位,都要进行“一案一整改”。今年以来,毕节市探索开展以案促改工作,通过对个案进行剖析倒查,找出症结及监督管理漏洞,深入挖问题根源,强化警示效应,推进“两个责任”落实。
(来源:毕节市纪委监委网站)